日前,記者來到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張吳村,這里的麥收已基本結束,農民們正忙著播種玉米。這幾天,山東金正大公司的種肥同播技術服務推廣活動也在張吳村的農田里舉行,許多村民放下手中的工作,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們都覺得收獲很多。種肥同播技術服務推廣活動由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山東金正大生態(tài)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舉行,正在全國范圍內由南向北逐次展開。
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10臺裝載著緩控釋肥和玉米種子的種肥同播機在田間駛過,肥料和種子一起被播到了地里。短短半個多小時,就完成了20畝地的播種和施肥。
“以前播種和施肥是分開的,要到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才撒施肥料,后期還要追肥,給一畝地施肥需要小半天時間。現在只需一次性施肥就可以,一畝地不到半小時就完事了。”張吳村村民盧玉鋒說,他是金正大緩控釋肥的老用戶了,2006年他就在自家地里嘗試施用緩控釋肥,畝產平均能提高200多斤。
“良肥加良法,減少了施肥次數,節(jié)約勞動力和成本,經濟效益明顯?!北R玉鋒算了一筆賬:每畝玉米施用緩控釋肥雖比施用常規(guī)肥料多投入30元,但采用種肥同播技術,每畝地能節(jié)省耕地費30元;能節(jié)約種子三分之一,約10元至15元;節(jié)省尿素20至30斤,約20元至30元;能省去播肥、間苗、追肥的人工投入。細算下來,使用這一施肥技術每畝地可節(jié)約100元左右的成本。
而且使用緩控釋肥,農作物能增產10%以上。村民們說,盧玉鋒是遠近聞名的“種糧能手”,種地肯花功夫,他家里的20畝地,去年玉米畝產達到1400斤,比一般人家的增產400斤左右。
在盧玉鋒的示范帶動下,目前張吳村村民大多用起了緩控釋肥,不少村民還購置了種肥同播機。
盧家村農民盧學用是一名機播手,他家里有耕地16畝,使用種肥同播技術種玉米已兩年。去年他買了一臺種肥同播機?!拔野炎约业牡夭ネ昃徒o別人家播種。一畝地代播費20元,一畝地20分鐘就能完事。我一天可以播種30畝,掙600元,玉米播種期在6天左右,去年我掙了3000多元。”
“種肥同播是金正大公司近幾年在全國推廣的施肥技術,是用種肥同播機將種子和緩控釋肥一起播下去。由于采用機械化深施技術,改變了過去撒施、淺施的習慣,省工又省力?!卑不战鹫蠊究偨浝砝钊A波說?!白?011年起,金正大公司將推廣種肥同播技術作為推動農業(yè)技術升級的主要措施?!睋私?,今年金正大公司購置1.5萬余臺種肥同播機,培訓機播手約3萬人次,組織3000余支專業(yè)服務隊伍,大力開展種肥同播技術服務。
但種肥同播技術并非適用所有肥料?!胺N肥同播的前提是要施用緩控釋肥。莊稼通過根部吸收肥料,緩控釋肥緩慢釋放養(yǎng)分,肥料濃度不高,不會燒苗。如果播下去的是速效肥料,因為肥料外面沒包膜,肥料濃度太高會燒苗?!卑不帐∞r科院土肥所研究員葉舒婭向農民解釋說,“種肥同播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要控制株距、行距、速度,還有化肥、種子的用量,所以說對機播手的培訓是非常重要?!?/P>
在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目前,廠家、經銷商和農民反映最多的是市場上的一些問題。隨著農民對緩控釋肥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市場上以次充好和混淆概念的假冒偽劣產品也越來越多?!稗r民往往是看著哪種肥料便宜就買哪種,到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苯鹫蟾笨偛昧_文勝說,單靠企業(yè)打假比較難,還得靠政府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緩控釋肥的市場準入機制,以此來規(guī)范市場,還希望有關部門在肥料的流通環(huán)節(jié)上加強監(jiān)管。
來源:經濟日報第11版 作者:徐 胥 日期:2013年7月2日